一、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由于国民革命军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由于国民革命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国民革命军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但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
日军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国民革命军主力。国民革命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日军试图在徐州会战后继续扩大战果,板垣征四郎师团孤军深入,被以薛岳为指挥的国民革命军包围。但最后会战没有取得应有的战略结果。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为结束,但国民革命军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敌军4万人、近10万日军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革命军消灭毙伤敌军1.3万人,第5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战略目标。
二、1、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日军先后调集约30万人,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中国军队先后调集兵力70万人,动用舰艇约40艘、飞机250架,以伤亡25万人的巨大代价,毙伤日军4万余人。11月12日,上海市区沦陷,淞沪会战结束。
2、太原会战,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3、南京保卫战,日军投入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共7个师团另一个旅团,将南京团团包围。中国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唐生智)拥有八个军、一个教导总队及宪兵部队,共15个师10余万人。
4、徐州会战,徐州会战,在李宗仁的直接指挥下,经全体官兵的浴血奋战,共歼灭日军2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开了正面战场胜利之先河,使日军遭到自新式陆军组建以来的第一次惨败。
5、武汉会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
6、长沙会战,长沙会战开始后,日军400000人次以上 ,中方投入军力1200000人次以上。日本伤亡11万余人,中方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93944人。
7、缅北滇西战役,战役历时一年半,中国军队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极大的配合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大反攻。
一、著名战役有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1. 松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2.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月
3. 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4. 徐州会战 1938年1月 --5月24日
5. 兰封会战 1938年5月21日--6月
6.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 --10月
7. 随枣会战 1939年5月1日--20日
8.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4日--10月
9. 桂南会战 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10.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11.豫南会战 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12.上高会战 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13.晋南(中条山)会战 1941年5月
14.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10月1日
15.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16.浙赣会战 1942年4月--7月28日
17.鄂西会战 1943年5月--6月
18.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2日--12月
19.豫中会战 1944年4月--5月25日
20.长(沙)衡(阳)会战 1944年5月--8月
21.桂(林)柳(州)会战 1944年8月--12月10日
22.湘西会战 1945年4月--6月
二、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师长林彪、副一师长聂荣臻等的指挥下,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集中优势兵力伏击日军,取得了八路军的首战告捷。
百团大战: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敌后,组织105个团,进行了大规模的反扫荡战役,此战重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有力地配合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作战,极大地鼓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一、卢沟桥事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铁壁合围昆仑关战役,长沙会战,淞沪会战,衡阳保卫战南京保卫战
二、卢沟桥事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铁壁合围昆仑关战役,长沙会战,淞沪会战,衡阳保卫战南京保卫战
一、中国人民抗击曰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是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至1945年8月15曰结束的。历经14年之久。中华儿女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表现出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不分民族、不分男女老少,同仇敌忾,英勇杀敌。最终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只有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才不至于悲剧重演。
二、 1937年开始的全国抗日战争,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企图重新瓜分世界,先后结为反共同盟,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经过长期的准备,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7月公然发动大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
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突然向中国驻军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抗日的大旗,在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同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党的各级组织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战争。
一、一般指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现在,抗战时间一般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1945年8月结束。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为同盟国最终击败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抗日战争(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结束,共14年抗战。
三、1、抗战是国家、民族为了求生存而抵抗外来侵略者的战争。
2、指我国1937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